一秒钟配资114门户网,40部高清电影通过6G网络传输完成;闯过数十道“关卡”,确保一瓶蜂王浆的品质……两个场景看似毫不相关,但都指向这个答案——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
9月16日至17日,由市场监管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在江苏南京举办。大会以“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热点质量话题和质量管理前沿内容,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南京,质量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南京,“质量”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6G最快传输速率由南京创造。1Tbps的实时传输速率,能在1秒钟之内下载40部4K高清电影。
除了快,紫金山实验室6G技术还融合了通信与感知能力,让移动通信网络成为“立体感知网”。今年6月,在“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中,紫金山实验室与中国通号联合部署的应急指挥平台凭借卓越性能,控制无人机群成功完成既定技战术任务。
从“创新策源地”到“创业孵化器”,南京构建了“紫金山三次方”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成果“链”进新场景。
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南京已在6G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10余项“世界第一”,形成了30多项创新成果,紫金山实验室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作为“中国特高压名片”,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瑞继保”)核心技术产品覆盖全球,多类技术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今年8月,南瑞继保入选首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获本批次最高级别——预防级。
为提高产业链安全性,南瑞继保与国内芯片厂商、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电力装备国产芯片,实现了我国电网新招标设备100%自主可控。目前,南瑞继保已有30万台国产芯片装置在工程现场运行。
2016年9月,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山药业”)牵头制定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首个《蜂王浆》国际标准出版发行,成为蜂王浆国际贸易中的唯一技术指标来源。截至目前,企业已牵头制定5项国家标准、2项国际标准。
标准的制定,促使行业及企业自身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老山药业每一瓶出厂蜂王浆要闯过数十道“关卡”。从食品、药品领域到快消等新品类,更多绿色、健康、安全的产品正走进千家万户。
在南京,如何夯实质量基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创新打造“质量小站”服务模式,覆盖全市15个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编制智能电网、工业软件等10条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图谱;近一年制定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化等重点产业领域国家标准360项,牵头和参与制定ISO、IEC国际标准10项。
9月15日,记者走进江苏省首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2021年5月开站的南京高新区(浦口园)质量小站。
“我站邀请全市10余家专业技术机构入驻,可以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五项核心业务,以及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特种设备、教育培训、商业秘密保护五项延伸服务。”浦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方逸菲介绍。
截至目前,浦口区7家质量小站累计服务企业3636家次,全区质量小站累计解答企业咨询、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共计2705项,覆盖浦口区的各个产业。
“初创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生存问题,所以普遍存在质量意识薄弱的情况,可能会忽略质量体系建设和质量人才培育等。企业成长期,开始关注企业标准制定、融资贷款、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等)等方面。成熟期的企业,在建设区域品牌、攻关技术难题、实现绿色转型等方面需求则会较为旺盛。”方逸菲说,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质量小站会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质量小站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范克银对记者说,“他们建议我们申报质量奖,还引荐了很多专家对我们进行‘全面体检’,我们在梳理质量管理模式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申报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作为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的陶瓷膜制备技术的企业,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多通道管式无机陶瓷膜微滤、超滤、纳滤膜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范克银介绍,公司构建了创新体系、高转化体系和全流程服务体系,不仅攻克了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根据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将创新转化到生产中,保障了产品从研发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控。
据悉,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4.42%;归母净利润3869.33万元,同比增长226.53%。
位于浦口区内的南京百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百识”)是一家第三代半导体生产企业,面向高温、高压、高功率以及射频微波等大功率充电应用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外延代工服务,属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企业。2024年5月,南京高新区(浦口园)质量小站协同专家团队走访该企业开展调研。
在新能源车行业高压快充场景下,市场对于外延片的需求愈发旺盛。专家团队初步调研时对其所有产品进行了关键指标分析,发现企业达到量产交付的产品合格率均已超出客户交付标准,但正在进行内部试产的某批次产品合格率距离达到量产阶段仍有提升空间。
对此,专家团队运用“8D问题解决法”进行质量诊断,帮助企业有效提升试产阶段产品质量检验效率。企业组建了一支涵盖产品研发、工艺、生产、品管、设备管理等环节的质量改进小组,围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在试产的不良品中,其中一项指标多次出现异常,在各项问题中占比达90%。而后运用柏拉图分析法进一步细化分析发现,此问题在试产的特定加工工序中也较为突出。专家团队指导质量改进小组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的角度对问题的关键进行了层层分析,围绕设备和工艺方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方案并进行验证。
经过专家团队的指导,企业该批次试产产品具备量产交付能力,试产过程中产品合格率提升11.6%、质量成本损失率下降3.95%,大幅缩短企业该批次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时间周期。
这是质量小站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大力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集成融合,建成覆盖全省的“一站式”服务网络,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集成化、定制化服务配资114门户网,累计服务企业100多万家次,南京“质量小站”、南通“质量合作社”、泰州“泰检易”等入选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维嘉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